這是個療癒效果相當好的一季,對喜愛看棒球的球迷來說,看到一個可能希望渺茫但卻又驚奇演出”comeback”東山再起劇情的王建民,儘管先前不免癡心盼望他回到球場時有點懷疑,卻又對最終可以大聲讚嘆,高舉雙臂吶喊,萬分感謝,哪怕有時候得爆肝熬夜看球賽。
即使不太看棒球的台灣民眾,應該也或多或少從報導中,感染到阿民重新振作的勇氣,而能有所佩服欣喜吧?
那一年匆忙出現的大聯盟球賽轉播,相信很多人甚至不認識王建民,也有人懷疑台灣為何需要引進美國職業比賽的轉播,對於如何查看賽程,認識球隊,理解美式棒球文化多所疑問,也聽過有些人甚至抱持反對態度。
王建民在紐約洋基的日子,讓大家認識他,分享喜悅與低潮,對於連兩季奪19勝的事蹟,高興得天天談論,當然,人們總是期望萬事順遂,但王建民的案例卻意外的讓我們共同集體地,體驗了從最高的光環中,跌入谷底的慘痛事實。
王建民受傷之後,我曾有機會與一位熟悉棒球的媒體人有討論阿民重回球場的可能性,請教他的看法,他斬釘截鐵的說,這是幾乎不可能了,儘管答案令人失望,但我們總想著奇蹟這件事,是否會發生。
最近不少朋友面對困頓,人生面臨轉折,甚至從零開始,從新開始,從谷底要爬升,我不知道王建民的故事能帶給大家多少感覺,也許不適合嫁接與比較,但看到他不被傷痛打倒,重新站回投手丘,不計較是否回到名門大派的球團,卻能堅守自己的角色,那個堅持,應該是很感動的。
確實,從經驗判斷,一個投手遭遇那樣嚴重的運動傷害,要能回到全盛時期的難度非常高,但王建民這段療癒自己的路程,不僅讓他找回信心與意義,也在此過程療癒了我們很多人,重新審視人生,沒有永遠的谷底,是嗎?